乒乓球的起源
-
誰發明了乒乓球無從稽考。但一般相信其發祥地是英國。
- 傳聞一, 此玩意起源於十九世紀末期的英國貴族宮庭。
當時的大學生在餐桌中間拉一條直線作網,把軟木或橡皮削成圓形作球,以木板作球拍,便球來球往,對打起來。由於打球時發出「乒乓」的聲音,故將這種運動名為「乒乓」球。
- 傳聞二, 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"桌上的網球",由此可知,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。19世紀末,歐洲盛行網球運動,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,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,以餐桌為球臺,書作球網,用羊皮紙做球拍,在餐桌上打來打去。

古代乒乓球具

乒乓球的發展


乒乓球比賽規則

球臺
 
I.
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,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,長 274 米,寬 1.525 米,高地向高 76 釐米。 (臺面不包括球臺臺面的側面)
II. 比賽臺面可用任何材料製成,應具有一致的彈性,即當標準球從離臺面 30 釐米高處落至臺面時,彈起高度應約為 23 釐米。
III. 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,無光澤,沿每個 2.74 米 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 2 釐米寬的白色邊線,沿每個 1.525 米 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 2 釐米寬的白色端線。
IV. 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,無光澤,沿每個2.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釐米寬的白色邊線,沿每個1.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釐米寬的白色端線。
V. 比賽臺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台區,各台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。
VI. 雙打時,各台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,劃分為兩個相等的"半區"。中線與邊線平行,並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。



球網裝置
 
I.
球網裝置包括球網、懸網繩、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。
II. 球網應懸挂在一根繩子上,繩子兩端系在高15.25釐米的直立網柱上,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.25釐米。
III. 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.25釐米。
IV. 整個球網的底邊應儘量貼近比賽臺面,其兩端應儘量貼近網柱。

 
I.
球應為圓球體,直徑為40毫米。
II. 球重2.5克。


賽璐珞有毒易燃 新材料乒乓球七月登場

從2014年7月1日開始,乒乓球國際比賽將啟用全新的、以高分子聚合物為原料的新塑料球,用以替代沿用了123年的乒乓球製造原料—賽璐珞。

舊材料 有毒易燃

賽璐珞即硝化纖維塑料,俗稱假象牙。從1891年開始,賽璐珞就是製造乒乓球的材料。用木拍擊打賽璐珞球時會發出「乒」的聲音,當球落在桌上又會發出「乓」的聲音,這就是乒乓球名稱的由來。

賽璐珞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硝酸酯,以及乙醇、樟腦等,具有很強的抗張強度,且耐水、耐油、耐酸。缺點是易燃,而且燃燒時會釋放大量刺激性有毒氣 體。由於遇到明火、高熱極易燃燒,乘坐飛機時就不允許攜帶賽璐珞球。另外,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毒性粉塵,會像石棉一樣造成肺癌,對工廠工人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。據稱,2006年,歐盟已開始禁止使用賽璐珞製造玩具。

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,賽璐珞在乒乓球生產中一直是不可替代的原材料,但在生產過程中,這一材料也極具危險性。國內一些廠家都曾因此遭遇過火災,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
應要求 研發新球

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,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在與上海紅雙喜和廣州雙魚的企業代表見面時,提出了希望中國企業研發出一種取代賽璐珞的新材料用球。他相信,憑借中國人的智慧及兩家企業的研發實力,一定能夠解決這個「百年難題」。

作為生產乒乓器材的中國龍頭企業,紅雙喜和雙魚接受了這一任務。儘管這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資金和人力成本,甚至還要冒著商業風險,但是經過三年多的努力,2011年,新材料球就初步研發成功,如今產品已經趨於成熟。

新材料 環保安全

舊的賽璐珞球易燃易爆,在倉儲、運輸中存在安全隱患;新材料的乒乓球不屬易燃易爆品,在儲存、運輸等環節上減少了企業成本。另外,新球也不會散發出刺激性氣味,更加符合環保要求。

目前採用新材料製作的乒乓球,分為「有縫」和「無縫」兩種工藝。「有縫」技術採取兩個半球體膠合的方法,在膠合部位形成接縫,由於保持了乒乓球 的運動規律,具體體現在球的旋轉規律上,包括落點、聲音、牢度、旋轉和飛行軌跡與傳統乒乓球非常接近,可以說是保留了傳統乒乓球的精髓。根據相關數據統計,以及運動員的反饋和建議,國際賽場上最終決定先採用「有縫」的新材料用球。


球拍
 
I.
球拍的大小,形狀和重量不限,但底板應平整、堅硬。
II. 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%的天然木料,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,玻璃纖維或壓縮等纖維材料,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.5%或0.35毫米。
III. 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,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;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,連同粘合劑,厚度不超過4毫米。
IV. 1"普通顆粒膠"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,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釐米不少於1顆,不多於50顆的平均密度分佈整個表面。
V. 2"海綿膠"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,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。
VI. 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,但不得超過其邊緣。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,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。
VII. 底板、底板中的任何夾層、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。
VIII. 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,必須無光澤,且一面為鮮紅色,另一面為黑色。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,不得呈白色。
IX. 由於意外的損壞、磨損或褪色,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為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。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,可以允許使用。
X. 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,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,並允許他們檢查。